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0%,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。海洋也是交通的要道、国家的门户、安全的屏障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领域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,大多数都濒临海洋,因海而兴、因海而强是他们的共同特征。
我市是海洋大市,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420公里,拥有大小海岛561个,广海湾、川岛5-30万吨级的深水岸线以及银湖湾、广海湾近2000公顷的集中集约用海区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,因海而强潜力巨大。随着港珠澳大桥、深茂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,我市沿海地区将融入“珠三角一小时”、“港澳一个半小时”经济圈,成为连接港澳、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西及大西南地区的黄金通道和交通枢纽。
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,紧紧把握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,大力实施“沿海边”发展战略,全市海洋经济呈现出增长快、效益好、活力足的良好态势。2012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673.29亿元,增加值249.58亿元(占全市GDP的13%),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。
当前,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。去年底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我市视察调研时,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寄予殷切期望。近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朱小丹在我市调研海洋经济时强调,要把大广海湾新区打造成为珠三角实现“九年大跨越”的新增长极、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型节点、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、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基地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和朱小丹省长的指示精神,按照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、市政府《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》的具体部署,抢抓机遇,以建设大广海湾新区为载体和平台,科学规划,从容建设,努力推动“沿海边”大开发大发展。当前,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:
一是抓规划。按照朱小丹省长的“四个定位”要求,高标准、高规格组织编制大广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配套、海域和土地使用、滨海新城建设等专项规划,积极做好新区申报工作,争取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。加快修编海洋功能区划等各类海洋专项规划,强化规划引领约束,努力构建“一湖”(银洲湖)、“两岛”(上、下川岛)、“三湾”(黄茅海湾、广海湾、镇海湾)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。
二是抓硬件。按照“左接广佛、右联珠中”的思路,加大与港珠澳大桥和珠三角核心地区的交通对接力度,重点加快江门大道、环银洲湖快速干道、新台高速南延线、深茂铁路、崖门3万吨级出海航道、广海湾港区5万吨级以上沿海航道及深水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,构建由公路、铁路、水路等方式组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,打造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枢纽型节点。
三是抓招商。围绕构建临海先进制造业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,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业、高端滨海旅游业、海洋渔业为辅助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高起点招商,引进高质量的大项目,打造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基地。同时,加大江港澳、珠中江的海洋经济合作力度,重点推进交通运输、港口物流、滨海旅游、现代服务业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合作,形成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机制,打造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。
四是抓环保。科学用海、集约用海,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岸线、海域、海岛等稀缺资源。科学推进围填海,建设银湖湾和广海湾集中集约用海示范区。强化海洋污染防治,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,争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。
五是抓体制。按照刘海书记提出“海洋经济发展应由市委、市政府主导推进,充分发挥沿海市(区)的积极因素,沿海镇(街)当好配角”的要求,尽快完善我市海洋经济工作组织领导体制,探索建立职责明确、统筹有力的大广海湾新区开发管理体制,为大广海湾新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六是抓宣传。以开展海洋宣传日活动为契机,大力宣传推介大广海湾新区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,切实增强社会各界的海洋意识,营造全社会关注海洋、保护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的良好氛围。
潮平岸阔催人进,风劲扬帆正当时。让我们齐心协力,积极投身大广海湾新区开发建设,全力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,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、实现跨越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。(来源:江门日报)